第十二届物理科技创新竞赛决赛的答辩晋级名单及分组情况
来源 : 浙江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者 : DWF 时间 : 2021-10-30
作品组名 | 答辩排序 | 作品名称 | 团队名称 | 学校 | 答辩时间 |
第一组 | 1 | 在不同温度下粘滞系数的测量-以甘油为例 | 陆辰风队 | 浙江工商大学 | 8:00-8:15 |
第一组 | 2 | 基于STM52的变温霍尔效应装置 | 基于STM52的变温霍尔效应装置 | 温州理工学院 | 8:15-8:30 |
第一组 | 3 | 虹与霓设计与实现 | 虹与霓设计与再现 | 温州大学 | 8:30-8:45 |
第一组 | 4 | 虹与霓的设计与再现 | 郑礼彬队 | 浙江工商大学 | 8:45-9:00 |
第一组 | 5 | 基于虹与霓设计再现的研究 | 彩虹之间 |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| 9:00-9:15 |
第一组 | 6 | 质量单位“千克”的量子基准复现实验 | 瓦特天平队 | 中国计量大学 | 9:15-9:30 |
第一组 | 7 | 虹与霓设计与再现 | 虹与霓设计与再现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9:30-9:45 |
第一组 | 8 | 基于重力加速度的数字化粘滞系数测量仪 | 发际线跟我作大队 | 杭州师范大学 | 9:45-10:0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一组 | 9 | 霓虹现象演示器 | 彩虹小队 | 杭州师范大学 | 10:15-10:30 |
第一组 | 10 | 霓虹再现实验演示仪 | 天问小组 | 浙江海洋大学 | 10:30-10:45 |
第一组 | 11 | 非碳素墨水在水中随机扩散现象研究 | 6 | 浙江外国语学院 | 10:45-11:00 |
第一组 | 12 | 命题类:磁场 | 磁场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1:00-11:15 |
第一组 | 13 | 实现彩虹及角度测量的研究装置 | 阳光彩虹小白璐 | 宁波大学 | 11:15-11:30 |
第一组 | 14 | 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修正的改进 | 没有意志的软糯 | 湖州师范学院 | 11:30-11:45 |
第一组 | 15 | 树脂球再现彩虹实验 | 林俊安队 | 浙江工商大学 | 11:45-12:00 |
|
|
|
|
| 午餐 |
第一组 | 16 | 基于stm32的霓虹再现 | 飞舞队 | 浙江海洋大学 | 13:00-13:15 |
第一组 | 17 | 霓与虹的设计与再现 | 顶呱呱 | 嘉兴学院 | 13:15-13:30 |
第一组 | 18 | 基于SERF原子磁力仪的心磁测量实验 |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小组 | 浙江工业大学 | 13:30-13:45 |
第一组 | 19 | 基于毛细管法的简易粘滞系数测量装置 | 起点工作室 | 杭州医学院 | 13:45-14:00 |
第二组 | 1 | DH4607C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改进 | Bombing队 | 湖州师范学院 | 8:00-8:15 |
第二组 | 2 | 基于位置敏感器件的液体折射率测量 | 光之翼 | 嘉兴南湖学院 | 8:15-8:30 |
第二组 | 3 |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测薄膜厚度的实验 | 基于迈克尔逊实验测量薄膜厚度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8:30-8:45 |
第二组 | 4 | 可视化的磁场空间分布测量实验装置 | 可视化的磁场空间分布测量实验装置 | 浙江科技学院 | 8:45-9:00 |
第二组 | 5 | 基于LabVIEW的空气比热容比测定 | 卷王之王1组 | 浙江农林大学 | 9:00-9:15 |
第二组 | 6 | 基于 Arduino 的多种磁场综合测试仪 | 朝阳东升队 | 温州大学 | 9:15-9:30 |
第二组 | 7 | 基于金属电阻应变效应的虚拟传感器实验台 | 仿真实验组 | 浙江科技学院 | 9:30-9:45 |
第二组 | 8 | 基于共振频率自动追踪技术的弦振动实验仪器改进 | 凭脑袋创新滴小队 | 浙江工业大学 | 9:45-10:0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二组 | 9 | 超低功耗温度计 | 扬帆队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0:15-10:30 |
第二组 | 10 | 超声光栅测电解质溶液浓度方法创新 | 基于超声光栅的液体浓度测量仪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10:30-10:45 |
第二组 | 11 | 基于机器视觉的牛顿环实验测量系统 | 蛋挞好吃 | 温州大学 | 10:45-11:00 |
第二组 | 12 | 蒸汽控温的新型金属材料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 | 膨胀的心 | 嘉兴学院 | 11:00-11:15 |
第二组 | 13 | 经典焦利氏秤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| 革故鼎新 | 湖州师范学院 | 11:15-11:30 |
第二组 | 14 | 基于光栅的晶体二维倒格子演示仪 | 基于光栅的晶体二维倒格子演示仪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11:30-11:45 |
第二组 | 15 | 温差电现象中的塞贝克(Seebeck)效应和珀尔帖(Peltier)效应 | 乘风破浪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1:45-12:00 |
|
|
|
|
| 午餐 |
第二组 | 16 | 微晶导电激光测量静电场描绘仪的研制 | 所向披靡队 | 嘉兴学院 | 13:00-13:15 |
第二组 | 17 |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装置的改进 | 零零器团队 | 湖州师范学院 | 13:15-13:30 |
第二组 | 18 | EAS标签谐振品质检测仪 | EAS标签品质检测师 |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| 13:30-13:45 |
第二组 | 19 | 基于轴锥镜裸眼彩色动态3D数字全息实验系统的优化及物理学应用 | 军蚁团队 | 浙江大学 | 13:45-14:00 |
第二组 | 20 | 探究声音可视化的克拉尼板的改进 | 声音可视化 | 杭州师范大学 | 14:00-14:15 |
第二组 | 21 | 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空间实时测量系统的设计 | 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空间实时测量装置 | 浙江科技学院 | 14:15-14:30 |
第二组 | 22 | 基于声源位置感知的大规模智 能音响人机互动系统教学实验 | 万创 | 浙江工商大学 | 14:30-14:45 |
第三组 | 1 | 基于冷原子干涉原理的重力加速度测量 | 我觉得队 | 浙江工业大学 | 8:00-8:25 |
第三组 | 2 | 分光计的调节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| 三人行 |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| 8:25-8:50 |
第三组 | 3 |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|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| 中国计量大学 | 8:50-9:15 |
第三组 | 4 |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|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| 浙江理工大学 | 9:15-9:4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三组 | 5 |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| 王柏淋 | 绍兴文理学院 | 9:55-10:20 |
第三组 | 6 | 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教学 | 迪士尼在逃跳跳虎 | 杭州师范大学 | 10:20-10:45 |
第三组 | 7 | 迈克尔逊干涉的调整与使用 |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|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| 10:45-11:10 |
第三组 | 8 | 霍尔效应 | 霍尔效应 | 浙江理工大学 | 11:10-11:35 |
第三组 | 9 | 光的等厚干涉——牛顿环实验 | 等厚干涉1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11:35-12:00 |
|
|
|
|
| 午餐 |
第三组 | 10 |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 |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 | 浙江理工大学 | 13:00-13:25 |
第三组 | 11 |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| 烂竹湾 | 浙江海洋大学 | 13:25-13:50 |
第三组 | 12 | 转动惯量的测定 | 奇妙的转动惯量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3:50-14:15 |
第三组 | 13 |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| 新星队 | 衢州学院 | 14:15-14:4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三组 | 14 | 声速的测量 | TheOne | 浙江工商大学 | 14:55-15:20 |
第三组 | 15 | 光的等厚干涉实验-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| 等厚干涉3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15:20-15:45 |
第三组 | 16 |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讲课 | 讲课小分队 | 浙江海洋大学 | 15:45-16:10 |
第四组 | 1 | 气垫导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| 凌云组 | 衢州学院 | 8:00-8:25 |
第四组 | 2 | 迈克尔逊干涉仪 | 迈克尔逊干涉仪 | 中国计量大学 | 8:25-8:50 |
第四组 | 3 | 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| 讲课2队 | 温州理工学院 | 8:50-9:15 |
第四组 | 4 | 密立根油滴实验 | 讲课一队 | 温州理工学院 | 9:15-9:4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四组 | 5 |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| 好丽友队 | 浙江海洋大学 | 9:55-10:20 |
第四组 | 6 | 用牛顿环 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| 郑羽意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0:20-10:45 |
第四组 | 7 | 霍耳效应及其应用 | 我爱学习 | 嘉兴学院 | 10:45-11:10 |
第四组 | 8 |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| qaq | 嘉兴学院 | 11:10-11:35 |
第四组 | 9 | 弗兰克——赫兹实验 | 爱立方 | 衢州学院 | 11:35-12:00 |
|
|
|
|
| 午餐 |
第四组 | 10 | 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| 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| 浙江科技学院 | 13:00-13:25 |
第四组 | 11 | 光栅特性研究并用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| 冲冲冲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3:25-13:50 |
第四组 | 12 | 《电表改装及校准》模拟讲课 | 1932 | 衢州学院 | 13:50-14:15 |
第四组 | 13 | 波尔共振 | 波尔共振 | 浙江理工大学 | 14:15-14:4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四组 | 14 | 声速的测量 | 承声组 | 嘉兴学院 | 14:55-15:20 |
第四组 | 15 | 旋光性溶液浓度测定 | 量力而行队 | 浙江工业大学 | 15:20-15:45 |
第四组 | 16 | 巨磁电阻传感器实验 | 摘星揽月队 | 浙江工业大学 | 15:45-16:10 |
第五组 | 1 |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| 一程队 | 绍兴文理学院 | 8:00-8:25 |
第五组 | 2 | 【讲课赛】实验: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黄光与钠黄光双线波长差 | 浙大队 | 浙江大学 | 8:25-8:50 |
第五组 | 3 | 密立根油滴仪测油滴电荷 | 吴柯丹 | 浙江海洋大学 | 8:50-9:15 |
第五组 | 4 | 顾晔宁-物理实验讲课(三线摆法测转动惯量) | 顾晔宁 | 浙江海洋大学 | 9:15-9:4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五组 | 5 |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| 浙海大海工学院 | 浙江海洋大学 | 9:55-10:20 |
第五组 | 6 | 气体比热容比 | 2021 | 衢州学院 | 10:20-10:45 |
第五组 | 7 | 气垫导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| 1999 | 衢州学院 | 10:45-11:10 |
第五组 | 8 |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 | 321 | 浙江海洋大学 | 11:10-11:35 |
第五组 | 9 | Explanation of Michelson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|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| 浙江理工大学 | 11:35-12:00 |
|
|
|
|
| 午餐 |
第五组 | 10 | 密立根油滴实验 | 浙江海洋大学物理讲课比赛 | 浙江海洋大学 | 13:00-13:25 |
第五组 | 11 |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| 杨氏模量讲课队 | 中国计量大学 | 13:25-13:50 |
第五组 | 12 |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讲课作品 | 无畏队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3:50-14:15 |
第五组 | 13 | 《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》 | 向南 | 浙江工商大学 | 14:15-14:40 |
|
|
|
|
| 休息15分钟 |
第五组 | 14 |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| 惠斯通电桥 | 绍兴文理学院 | 14:55-15:20 |
第五组 | 15 | 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直流线圈与亥姆赫兹线圈轴线上的磁场 | 霍之队 | 嘉兴南湖学院 | 15:20-15:45 |
第十二届物理科技创新竞赛决赛的答辩顺序及分组情况